详细内容

理气穴

导读: 凡具有宣肺理气、宽胸行气、疏肝利胆、理气和胃、通调腑气等作用,可用治因肺气不宣、气积胸中、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胃气不和、腑气不通所致病症的一类腧穴,称为理气穴。以下介绍是理气穴位的特征和作用,本站其他文章将会为你介绍解表穴,清热穴,补阴穴,温里穴,理血穴,安神穴,利目穴,利鼻穴,利耳穴等穴位作用功效,文章末尾为你介绍与理气穴相关的按功效分类的穴位简述。

 

  理气穴主要分布于胸部、腹部及背部,其次为四肢和颈部。

  理气穴所涉及的经脉较为广泛。如手太阴肺经的侠白穴、经渠穴,足阳明胃经的缺盆穴、人迎穴、乳根穴、外陵穴、天枢穴、上巨虚穴,足太阴脾经的大包穴、胸乡穴、府舍穴,手少阴心经的极泉穴、青灵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天容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厥阴俞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隔关、肾俞穴,足少阴肾经的步廊穴、阴都穴、腹通谷穴、肓俞穴,手厥阴心包经的天池穴、天泉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日月穴、辄筋穴、外丘穴,足厥阴肝经的章门穴、期门穴、中都穴、急脉穴,督脉的至阳穴、中枢穴,任脉的脑中、鸠尾穴、巨阙穴、中庭穴,还包括一些经外奇穴,如中泉穴、血压点穴、后腋穴、羊矢穴、胃管下俞穴、痞根穴、中魁穴、肘椎穴等。

  位于胸部的腧穴,应注意针刺角度和方向,不可向下直刺或斜刺以免刺伤肺脏,造成气胸。位于背部的腧穴,进针时要向内斜刺,直刺、深刺或向外斜刺均易刺穿胸壁而造成气胸,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剧痛、干咳等症,应及时施行排气减压。

  选用理气穴时可根据不同病证而配伍止咳平喘化痰、清热、理血、消食导滞等腧穴。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天容穴、人迎穴、缺盆穴、极泉穴、天泉穴、侠白穴、青灵穴、经渠穴、中泉穴、中魁穴、膻中穴、中庭穴、步廊穴、胸乡穴、辄筋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日月穴、大包穴、鸠尾穴、巨阙穴、腹通谷穴、阴都穴、肓俞穴、天枢穴、外陵穴、章门穴、府舍穴、气冲穴、羊矢穴、急脉穴、至阳穴、中枢穴、血压点穴、厥阴俞穴、督俞穴、胃管下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肘椎穴、膈关穴、魂门穴、痞根穴、后腋穴、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外丘穴、中都穴。

  理气穴除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外,其中的缺盆穴、人迎穴、天容穴位于颈部,有利咽消肿、化痰散结作用,可治疗咽喉肿痛、瘿瘤、瘰疬;乳根穴位于乳下部,具有通经下乳的作用,可治疗乳汁分泌不足、乳痈;鸠尾穴、巨阙穴、天泉穴、腹通谷穴、肝俞穴有清热息风、宁心安神的作用,可治疗癫痫、惊狂、心悸怔仲等病症。

  理气穴所涉及的特定穴较多。如八会穴中的膻中穴、章门穴、阳陵泉穴,气会膻中穴,宽胸理气首选;脏会章门穴,为治疗内脏气郁诸证常用腧穴;筋会阳穴陵泉,兼具舒筋利节之效,可与疏经活络的腧穴配合,共同治疗某些筋骨麻痹之症。期门穴、日月穴、章门穴、天枢穴分别为肝、胆、脾及大肠的募穴;中都穴、外丘穴、府舍穴分别为肝、胆、脾的郄穴,因此,在应用理气穴以疏肝利胆、理气和胃、通调腑气时,应首选募穴与郄穴。

  至阳穴是治疗黄疸要穴,其位居左右隔俞之间,下方邻近肝胆,取之可宣发督脉经气,具有较好的清热退黄、健脾利湿作用。其他如肝俞穴、胆俞穴、章门穴、阳陵泉穴、日月穴、天枢穴、中枢穴也均具退黄作用,在治疗黄疸时可酌情选用。

  上巨虚穴为治疗痢疾的常用穴;天枢穴为治疗肠府病变要穴。天枢穴与上巨虚穴两穴,临床上常配合使用。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上巨虚穴是大肠下合穴,两者配合为合募配穴法,补之则涩肠固本,泻之则通畅腑气、消积散滞。

  期门穴和肝俞穴两穴均具舒肝解郁的作用,期门穴侧重于治疗肝气郁结、肝胆失和及气滞血痛所致的肝胆、胁肋、乳房等实证;肝俞穴则可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和肝血不足所致的肝胃、胁肋、眼目等疾患。

  除本章所介绍的以外,舒筋活络穴、清热穴、止咳平喘化痰穴中亦有许多腧穴具有理气作用。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如舒筋活络穴中的悬钟穴、天宗穴、肩井穴、夹脊穴,清热穴中的曲泽穴、筑宾穴、足三里穴、孔最穴;止咳平喘化痰穴中的紫宫穴、玉堂穴、灵墟穴、璇玑穴等腧穴,临床可酌情选用。

与理气穴相关穴位功效分类如下:

解表穴(12穴):风府穴、大椎穴、陶道穴、玉枕穴、大杼穴、风门穴、风池穴、当阳穴、颞颥穴、太阳穴、百虫窝穴、京骨穴

清热穴(85穴)

清心热穴

天柱穴、小海穴、少海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曲泽穴、筑宾穴。

清肺热穴

上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虎口穴、前谷穴、百劳穴、灸痨穴、身柱穴、灵台穴。

清肝胆热穴

阳白穴、头临泣穴、五处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浮白穴、脑空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浊浴穴、五枢穴、足五里穴

、胆囊穴、光明穴、中封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

清胃肠热穴

曲池穴、手三里穴、下廉穴、合谷穴、三间穴、二白穴、下极俞穴、下腰穴、尾穷骨穴、长强穴、阳纲穴、肓门穴、小肠俞穴、阑尾

穴、下巨虚穴、解溪穴、冲阳穴、内庭穴。

清三焦热穴

瘈脉穴、消泺穴、天井穴、支沟穴、外关穴、阳池穴、渊腋穴。

清热解毒穴

夹承浆穴、地合穴、龈交穴、颊里穴、角孙穴、耳尖穴、颧髎穴、肘尖穴、温溜穴、偏历穴、阳溪穴、二间穴、臂间穴、八邪穴、大

指甲根穴、乳上穴、腰俞穴、昆仑穴、外踝尖穴、八风穴、内踝尖穴。

补阴穴(9穴):肺俞穴、膏肓穴、腰眼穴、小儿龟胸穴、脐上脐下穴、大赫穴、横骨穴、照海穴、然谷穴。

温里穴(13穴):龙颔穴、三角灸穴、大横穴、腹结穴、胃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会阳穴、关仪穴、地机穴、漏谷穴、大都穴。

理气穴(49穴):天容穴、人迎穴、缺盆穴、极泉穴、天泉穴、侠白穴、青灵穴、经渠穴、中泉穴、中魁穴、膻中穴、中庭穴、步廊穴、胸乡穴、辄筋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日月穴、大包穴、鸠尾穴、巨阙穴、腹通谷穴、阴都穴、肓俞穴、天枢穴、外陵穴、章门穴、府舍穴、气冲穴、羊矢穴、急脉穴、至阳穴、中枢穴、血压点穴、厥阴俞穴、督俞穴、胃管下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肘椎穴、膈关穴、魂门穴、痞根穴、后腋穴、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外丘穴、中都穴。

理血穴(10穴):太渊穴、养老穴、阴交穴、膈俞穴、竹杖穴、阳刚穴、闾上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合阳穴。

安神穴(19穴):安眠穴、伴星穴、燕口穴、支正穴、阳谷穴、手逆注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灵道穴、大陵穴、臣觉穴、巨阙俞穴、神道穴、神堂穴、心俞穴、腰奇穴、女膝穴、足通谷穴。

利窍穴(63穴)

利目穴

睛明穴、攒竹穴、瞳子髎穴、球后穴、承泣穴、四白穴、鱼腰穴、上明穴、丝竹空穴、睛中穴、眉冲穴、承光穴、目窗穴、头维穴、翳明穴、天牖穴、拳尖穴、大骨空穴、凤眼穴。

利鼻穴

迎香穴、上迎香穴、禾髎穴、素髎穴、囟会穴、通天穴、承灵穴、散笑穴、鼻流穴。

利耳穴

耳门穴、听宫穴、颅息穴、听会穴、会宗穴。

气郁体质疏肝理气穴位按摩法

导 语气郁体质最重要的就是要疏肝理气,那么怎样疏肝理气呢?下面有几个穴位按摩法可以帮你一把。

  肝脏在我们的身体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肝不好,身体将失去了新陈代谢的功能,长期我们的生命将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应该疏肝理气,但是方法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些去看看保健按摩疗法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气郁体质疏肝理气穴位按摩法

  舒气法:两掌重叠,置于两乳间的膻中穴,上下擦动30次。可疏理气机,刺激胸腺,增强免疫机制。
  宽胸法:坐位,右手虚掌置于右乳上方,适当用力拍击并渐渐横向另一侧移动,来回10次。以两手掌交叉紧贴乳上,横向用力擦动20次。两手掌虎口卡置于两腋下,由上沿腰侧向下至髂骨,来回推擦,以热为度。可宽胸理气、通畅气机。
  宽胸法按摩保健养生法
  疏肋间:坐位,两手掌横置于两腋下,手指张开,指间距与肋骨的间隙等宽,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脐水平线,重复10次。注意手指应紧贴肋间,用力宜均匀,以胸肋有温热感为宜。可理气疏肝。
  拿腰肌:坐位,两手虎口卡在两侧腰部肌肉处,由上往下至髂部捏拿腰部肌肉,往返操作10次。
  擦侧腹:坐位或仰卧位,两手掌分置于两胁肋下,同时用力斜向小腹推擦至耻骨,往返操作20次。可健脾理气。
  理三焦:坐位或仰卧位,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可通利三焦、理气养肝。
  拨阳陵:坐位,两手拇指分别按置于两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处),其余四指辅助,先行按揉该穴1分钟,再用力横向弹拨该穴处肌腱3~5次,以有酸麻感为好。可疏肝利胆、调和经气。
  拨阳陵法按摩
  振胸膺:坐位,先用右手从腋下捏拿左侧胸大肌10次,再换手如法操作。双手手指交叉抱持后枕部,两肘相平,尽力向后摆动,同时吸气,向前摆动时呼气。一呼一吸,操作10次。可理气宽胸、振奋胸中阳气。
  运双目:端正凝视,头正腰直,两眼球先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10次,然后瞪眼前视片刻,再逆时针方向如法操作。可使双目顾盼灵活、神采奕奕。

  叹息法:全身放松,先深吸气后,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重复10次。可调和脏腑,疏肝理气。


气穴的位置

标准定位:气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气穴的准确位置图

气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2.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3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3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

气穴怎么找

仰卧位,在横骨上2寸,关元(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气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

穴位解剖

气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肋下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的前皮支分布。腹腔内相应的器官为大网膜、小肠等。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缘→腹直肌。

布有肋下神经及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

气穴的作用

气穴意义:肾经冲脉气血在此变为和缓的热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性水气。

运行规律:循肾经上传及散输小腹各部。

气穴的功效:补益冲任。气穴有调经止泻,调理冲任,益肾暧胞的作用。

主治病症

气穴主治肝肾、胎产、少腹部等疾患,如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崩漏、带下、不孕、堕胎腹痛、小便不利、泄痢不止、奔豚、胁痛、腰脊痛等。

现代又多用气穴治疗肾炎、膀胱麻痹、性机能障碍、子宫脱垂、肠绞痛等。

气穴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不孕,带下,腹泻,小便不利等。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路感染,遗精,阳痿,阴茎痛,肾炎,膀胱麻痹;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不孕症;

其它:腹泻,角膜炎。

穴位配伍

气穴配天枢穴、大肠俞穴主治消化不良;

气穴配中极穴、阴陵泉穴、膀胱俞穴主治五淋、小便不利;

气穴配气海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血带、宫冷不孕、先兆流产、阳痿、不育症。

气穴配关元穴、三阴交穴,有益肾气,暖胞宫,调冲任的作用,主治闭经。

气穴配天枢穴、上巨虚穴,有调胃肠,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放散至小腹。

艾灸方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气穴解析

气穴为经穴名(Qìxué 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气穴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气指肾气,穴即孔穴,此穴在关元旁,为肾气藏聚之处,故名气穴。

气穴。穴内物质为气态物也。本穴物质为大赫穴传来的高温高压水气,至本穴后,快速强劲的高温高压水气势弱缓行并扩散为温热之性的气态物,故而得名。

胞门。胞,胞宫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胞门名意指胞宫的外输气血由此外出冲脉。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温热之气,此气来源于胞宫,在本穴开始向冲脉以外传输,是冲脉气血外出的主要门户,故名胞宫。子户名意与胞宫同。

冲脉足少阴之会。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

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

特异性: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交会穴。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冲脉、足少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月事不调。

《循经考穴编》:妇人子宫久冷,不能成孕,赤白淋沥。

301医院舒缓膏,舒缓膏厂家,舒缓膏厂家直发,舒缓膏招代理,舒缓膏厂家电话18511020495.jpg


上一篇曲垣穴下一篇气海俞穴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366622965
总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