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大椎穴

导读: 大椎穴有益气壮阳之作用功效,该穴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常按摩大椎穴对治疗发热,疟疾,中暑,癫狂,骨蒸潮热,盗汗等症状有好疗效。大椎穴清除内热有奇效俗称退烧药,配天突穴治嗓子痒咳嗽,大椎穴还可以防脑萎缩,该穴被救命通道的万能穴。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大椎穴惊人的作用功效和准确穴位位置图。

大椎穴解析

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大椎为经穴名(Dàzhuī GV14)。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大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

大椎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大椎穴位位置图

66729273_2.jpg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66729273_2.jpg

三秒钟大椎取穴法

首先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下缘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66729273_2.jpg

穴位解剖

大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大椎穴的作用

大椎穴意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大椎穴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主治病症

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病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等。

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

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大椎巧治降血压、治感冒、治风湿的方法

1、大椎降血压

高血压是我国老百姓的一个心病,很多人都像带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降血压药,每天都要服用,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血压保持在警戒线以下。其实想要降血压大可不必这样拘谨,大椎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大椎刺血拔罐

首先,在脖子后面找到大椎穴的位置。然后,对大椎穴局部的皮肤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然后用三棱针在大椎穴的位置上横着画一条约1厘米长的血痕,要划破皮肤,并有血液渗出。再用玻璃火罐拔在穴上,留罐5~15分钟,其间,要观察出血量,以免出血过多。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再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以防感染。隔5天后,在原痕迹稍上或者稍下处再操作。这个方法有很好的降压作用,也不用担心对肝肾的伤害。

2、大椎穴治感冒

常见的感冒种类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以及因为体质虚弱、风邪内侵所致的体虚感冒。不同类型的感冒,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就像是跟不同的敌人作战一样,要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

风寒感冒:取鲜生姜,捣烂成泥,摊在布上,放于微波炉中加热,温度以皮肤能够承受为宜。敷于大椎穴上,再卧床、发汗,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轻症。

风热感冒:可以采取以三棱针点刺大椎穴位出血,再加以拔罐的方法,以起到泻热解表的作用。

暑湿感冒:可以在大椎穴按摩或温灸大椎穴,以补充阳气,散寒解表,再配合阴陵泉、委中等穴位以祛湿清暑。

体虚感冒:可以在大椎穴上面用艾绒进行艾灸治疗,以达到温补阳气,散寒祛邪的目的。

3、大椎巧治风湿病

利用大椎穴可以治疗令人非常头疼的风湿病,其效果比吃药还强。

方法:热水冲刷大椎穴

烧一大锅热水,用热水冲刷大椎穴10分钟左右,直到穴位处皮肤泛红,整个头颈后背乃至全身皆觉得发热冒汗时再停歇,沐浴后注意保暖,好好睡上一觉。这一招看似简单,其实是通过热水对大椎进行温热刺激,在野外缺少药物的条件下,代替了热灸的作用,温补了大椎之阳,也就温补了一身之阳,阳气充足,则可祛寒外出,自然缓解症状。

穴位配伍

大椎穴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

大椎穴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

大椎穴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

大椎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

大椎穴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椎穴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大椎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大椎穴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大椎穴配曲池穴、风池穴治流感。

大椎穴配风门穴、肺俞穴、膻中穴(麦粒灸)治哮喘。

大椎穴配少商穴放血、合谷穴可退热。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曲池穴、三阴交穴、脾俞治白细胞减少症。

大椎穴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大椎穴配合谷穴、中冲穴,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大椎穴配长强穴,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大椎穴五种按摩方法

1、按法:深呼吸,用食指缓缓用力按压大椎穴,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放手,如此反复操作10~15次。

2、搓擦法:用食、中、无名指压力均匀地放在大椎穴上,左右搓擦,反复10~15次。

3、揉法:以食指和中指或其中一指着力于大椎穴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反复10~15次。

4、推法:用拇指指腹沿后正中线在大椎穴上作上下推动,反复10~15次。

5、拍打法:用食、中、无名指及小指并拢后拍打大椎穴,反复10~15次。

按摩大椎穴的好处

1、缓解脑供血不足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功效:治疗感冒发热、落枕、颈背强痛、咳嗽、气喘、脑供血不足。

大椎穴是十四经腧穴中常用的腧穴之一,可以进行针刺,拔罐,艾灸,点刺放血,刮痧,按揉等多种治疗方法。刺络拔罐也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的基础上加拔罐,抽气罐或者火罐均可。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者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滴,然后拔罐。留罐五分钟即可。

2、缓解痤疮

很多人都知道用大椎穴点刺放血可以治疗痤疮,杂志有大量的报道,现代人写的书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但是临证发现对某些类型的痤疮效果不甚理想。对于和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的痤疮,效果则比较好。有很多的女性,每次在月经之前,痤疮就会加重,特别是在环唇的部位。督脉起于胞宫,与任脉冲脉一源三岐,并且督脉的前面巡行环绕口唇。此方方法,操作简单,取穴方便,病人采取坐位俯首即可操作,一次治疗时间不过十分钟。

3、防脑萎缩

拍打大椎穴:早起散步时,边走边用力甩手,用手掌拍打此穴,以感觉微痛为宜。加强对大脑的刺激,保健大脑,防止脑萎缩。

4、急性扁桃体炎

相当于中医的喉痹,少商穴、商阳穴放血有效果,还有人用老中少三商穴进行点刺放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比较轻的咽喉痛痛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那些相对严重一些的效果似乎就不那么好了。大椎穴,乃阳脉之会,点刺放血,解毒清热,化瘀排毒,清泻六经之火,宣透五脏之郁。

5、缓解牙龈肿痛

一女同事下牙龈肿痛,自言喜食辛辣炙煿之品,以前经常牙龈肿痛,服用西药效果不太理想,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效果也不佳,每次都是过上几个礼拜望其自愈。此次发作较前更重,因吃火锅引起。我采用大椎穴点刺放血加拔罐的方法,第二天症状基本消失殆尽。叶天士《温热论》上说齿龈是属于胃的,冲脉丽于阳明,其输上在杼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放血一定要心狠手辣,实证热证,放出大量血无碍。现在很多人养尊处优,嗜食辛辣之物,痰火瘀体质甚多。

6、缓解颈椎病

初期颈部肌肉僵硬,拍片阳性不明显者,大椎穴放血效果较佳,但对于伴有上肢麻木的颈椎病,疗效不佳。瘀血头痛,在局部放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是多人反复,治疗不彻底,局部放血加上大椎放血如虎添翼,而且使疗效更为持久。习惯性落枕之人,多有颈椎之疾,四诊合参,实证者大椎放血有效。其他如癫痫,失眠,乱梦纷纭等脑病,大椎放血也经常受到意想不到之疗效。脾胃病之口臭,大椎穴放血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另有多种皮肤顽固瘙痒之病,大椎放血之法医者皆知。

大椎穴的操作手法

1、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

向上斜刺0.5~1寸。

3、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三阳、督脉之会。

《类经图翼》:又治颈瘿、灸百壮,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各三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普济》:灸以年为壮。

研究进展

感冒:取大椎 穴,行散刺再拔罐。另可用隔姜灸大椎3~5壮,或艾条灸20分钟,每日2~3次。

荨麻疹:取大椎穴,行强刺激,留针5分钟。

痤疮: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数下,然后拔火罐,以出血为度。

灸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其免疫功能。

灸小白鼠大椎穴,对实体瘤和腹水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延长小白鼠的存活期,使肿瘤细胞受到抑制。

针刺或电针实验性发热家兔的“大椎”,可见发热被抑制或减弱,持续时间缩短。

针刺人工创伤或化学性炎症的家兔或大白鼠“大椎”,有抗炎或减轻炎症渗出过程和加强增殖过程的作用。弱刺激针刺大椎,能增强家兔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调理素、凝集素、溶血素、补体等效价明显增加。强刺激针刺反可使其降低。

电针家兔“大椎”“水突”穴,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地降低甲状腺摄碘量,但对于滤泡扩大、上皮变低的甲状腺,针后可使滤泡缩小,上皮变高。对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摄碘量已升高的甲状腺,针后可显著降低摄碘量,使形态上原无明显变化的滤泡扩大,上皮变低,当切断两侧交感神经干后,电针对甲状腺即无明显影响,说明该效应与交感神经有关。


大椎穴妙用


导读: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约与肩平齐,属于督脉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大椎穴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应用得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治疗热病,头强痛,神志类脑病,风寒没有汗等毛病都可取此穴治疗。

临床治疗热病-头项强痛-神志病及脑病-咳嗽-哮喘等病时,可以大椎穴为主,再根据其他症状加以辨证配穴。针刺手法一般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针刺方向一般乡下斜刺0.2--2.5 厘米。现介绍大椎穴在以下病症治疗中的运用。

1. 热病

大椎有通阳解表,退热驱邪的作用,为全身退热之要穴。常配以风池-外关-合谷,用泻法,不留针,或在大椎穴以三棱针散刺出血,然后拔火罐,使邪热从血而出。

2. 头项强痛

大椎穴可通调诸阳经脉,又位于颈部,故可用于头项痛症,尤其是颈椎病-落枕-引起的头项强痛,疼痛,疗效颇佳。临床治疗时常合以-风池-天柱-后溪,方法是先针双侧后溪,捻转法,强刺激,令患者活动颈项部,至疼痛-强硬缓解后,再针大椎等上述诸穴,留针一小时。

3. 神志病及脑病

大椎穴在临床可用于治疗神志病及脑源性疾病,如癫狂-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等。临床治疗癫痫时常配百会-间使-申脉(白天发病取)-照海(夜间发病取)-丰隆及足三里(痰多口吐白沫时取),发作时用泻法,平时用平补平泻法。治疗癫狂时可配百会-内关,风池-人中-丰隆等。治疗大脑发育不全可配四神聪-后溪-悬钟等。

4. 外感风寒无汗

大椎穴可用于外感风寒所侄的恶寒-发热-无汗-鼻塞等表证,常配合谷-风池解表发汗,诸穴用泻法。

5. 咳嗽-哮喘

大椎穴常用于咳嗽-哮喘-气喘等症,临床常选配中俯,檀中-肺腧-定喘等穴治疗此病。

6. 脱证

大椎穴可用于主治昏迷,或大汗吐泻,元阳虚脱,临床常取大椎穴-关元穴,用大壮艾柱直接灸,直至阳气复至,病人苏醒后卧床休息。

7. 虚劳

临床实验研究证明,大椎穴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故临床多用于虚症的治疗。常配合足三里-膏盲-脾腧-,针刺用补法并加灸。


刮痧祛邪气提高免疫力,大椎穴能治疟疾和热病


导读: 刮痧有活血透痧的作用,常在背俞穴和足三里这样的保健穴上进行刮痧,能够增强卫气,增强人的抵抗能力。刮大椎穴对治疗热病,疟疾,咳嗽,喘逆,五劳虚损,七伤乏力有很好的疗效。感冒,打喷嚏、流鼻涕等,及时在肺俞、中府等穴处刮痧,祛除表层邪气,防止病邪进入五脏六腑生大病。足三里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三阴交穴防病治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免疫力穴位按摩手法。

1. 颈椎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穴对治疗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作用功效好。

2. 头部百会穴。

百会穴,人体穴位,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作为提高免疫力穴位之一,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

3.整个胸部

重点是任脉周围,从天突经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到中庭,从上向下刮拭。这样可以刺激胸腺,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内分泌功能,在提高免疫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4. 腹部中脘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此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是提高免疫力穴位之一。

5. 背部肾俞穴。

取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6. 上肢部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7. 下肢部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穴刮痧,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8.下肢部三阴交。

三阴交,中医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对三阴交进行中医刮痧疗法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对肝脾肾有保健功效。


301医院舒缓膏,厂家直发,舒缓膏厂家直发,舒缓膏招代理,舒缓膏厂家电话18511020495.jpg

上一篇大赫穴下一篇大包穴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联系我们:
13366622965
总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